
导读
2025年4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其中提出:
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智能检测、智能物流等智能装备标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工业软件标准,智能设计、智能管理等智能工厂标准,供应链建设、供应链运营等智慧供应链标准,数字孪生装备、人工智能工业应用、工业数据流通等智能赋能技术标准,网络协同制造、产销一体化运营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标准,工业无线网络、工业网络融合等工业网络标准,探索标准研制新方法,固化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形成典型场景系统解决方案标准,引导企业应用标准指导实践,构建企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通知原文如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 版)的通知
工信部联科〔2025〕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市场监管局(厅、委),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专业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加强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切实发挥标准对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我们组织编制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5年3月7日
附件下载:

来源:工业信息化部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发布,为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勾勒出清晰且宏伟的蓝图,这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指南明确了到 2026 年制定 100 项以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目标,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其涵盖智能装备、工业软件、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智能赋能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工业网络以及场景化解决方案等八大核心领域,全面推动智能制造全产业链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在此时代浪潮下,黄河云缆深度融入智能制造的发展格局,展现出卓越的适配性与前瞻性。
黄河云缆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精心打造了产品溯源体系与可视化流程,这与《建设指南》中对质量管控与信息透明化的严格要求高度契合。通过为每一根电缆赋予独一无二、不可篡改的 “身份证”—— 溯源码,实现一缆一码,扫码即可精准追根溯源,确保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信息可查可控,极大地增强了产品质量管控的精准度与可信度,有力保障了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
在智能工厂与工业网络标准的落地实践方面,黄河云缆同样成绩斐然。依托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技术,黄河云缆构建起高效智能的协同体系,从前端客户需求的精准捕捉,到后端生产环节的智能调度与优化,实现了全流程数据的实时流通与深度交互。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检测、仓储物流直至交付客户的整个过程中,各环节紧密衔接、无缝对接,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生产成本显著降低,生产流程的数字化、柔性化程度达到新高度,充分诠释了《建设指南》对智能工厂高效运营、智能管理的标准要求。同时,黄河云缆积极参与工业网络建设,推动 5G、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在电缆产业的深度融合应用,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筑牢坚实的网络基础。

作为河南省电缆行业唯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黄河云缆汇聚了上上电缆、远东电缆等众多行业领军企业以及大量潜力新秀,形成了庞大且富有活力的产业集群。平台充分发挥数字化柔性体系优势,运用大数据分析、智能算法等技术,精准匹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供需信息,有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与协同发展,这正是《建设指南》中通过标准化推动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此外,黄河云缆推出的 “云缆汇” 供应链金融产品,借助区块链与大数据构建科学精准的信用评估模型,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智能制造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建设指南》中鼓励金融创新赋能智能制造企业的精神一脉相承。
选择黄河云缆,意味着企业选择了一条紧跟国家智能制造战略步伐、搭乘产业升级快车的发展道路。
黄河云缆将为您提供电缆全产业链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不只是简单的横向连接,而是通过数字化技术链接和优化供应链各环节,通过商品数字化、采购数字化、履约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帮助电缆企业降库存、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