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 |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市场规模和机遇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07 10:00:00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市场规模和作用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

所谓产业互联网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把产业各要素、各环节全部数字化、网络化,推动业务流程生产方式重组变革,进而形成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有明显的区别。

构建产业互联网是 产业价值链 重塑的过程,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数字化升级,产业生态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把原材料变成产品,还要加工“数据”要素、把数据变成产品的一部分,并进而通过数据产品和服务拓展产业链的价值空间。

在发展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传统产业要进行大胆的变革,敢于抛弃落后的商业模式,对组织架构、组织能力进行升级迭代,提高组织内部协同效率,更好更快地为数字化转型服务。

产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产业互联网是一片蓝色的海洋,它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光我们中国就有61个行业产业链的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61个就是61万亿。这61万亿如果一旦构成产业互联网,有个2~3%的利润或者效益出来,就产生1万多亿。那1万多亿的效益,如果股票市场市值去评估是20倍的话,那就值20万亿的上市公司市值,这一块蓝海只是刚刚开始。

有关材料分析,全球目前有40多万个万亿美元级的产业集群,可以数字化结合,实现数字化转型。根据测算,仅在航空、电力、医疗保健、铁路、油气这五个领域,如果引入数字化支持,假设只提高1%的效益,平均每年就可以产生200亿美元。在15年中,预计可节约近3000亿美元。如果数字化转型能够拓展10%的产业价值空间,每年就可以多创造2000亿美元以上的价值。所以,如果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市场目前只能够容纳几家万亿元级的企业的话,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就有可能容纳几十家上百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

产业互联网的理念应用到城市方面就是智慧城市,应用到交通领域就是智慧交通,应用到工厂就变成了工业 4.0,应用到供应链方面就是智慧供应链金融。在哪一个层面上、哪一个领域发展产业互联网,就是对这一领域的数字化改造、价值链重塑。

为什么未来独角兽主要出现在产业互联网?

传统产业规模巨大,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价值空间也非常巨大。全国目前有60余个千亿美元级的产业集群,根据测算,仅在航空、电力、医疗保健、铁路、油气这五个领域如果引入数字化支持,假设只提高1%的效率,那么在未来15年中预计可节约近3000亿美元;如果数字化转型能拓展10%的产业价值空间,每年就可以多创造2000亿美元以上的价值。所以,如果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市场只能够容纳几家千亿美元级的企业,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可能容纳几十家、上百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今后的高价值公司很大可能主要产生于产业互联网系统。

大家注意,美国科技股前20位的上市公司,50%的市值是被那7个跟产业互联网有关的公司包揽了,也就是说这7个产业互联网公司的市值等于美国最大规模的20个上市公司市值的50%。

中国还没出现这个现象,5G时代形成的产业互联网时代,现在是个巨大的蓝海,上市公司企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后的独角兽主要产生于产业互联网系统。

产业互联网年增长率超过30%

除了战略新兴制造业、战略新兴服务业以外,我国现在还有一块这些年都以30%速度在增长的,那就是互联网产业。过去10年是消费类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时候。像马云、马化腾他们现在的,不管是阿里巴巴也好,还是微信也好,都属于跟老百姓、跟千千万万的手机用户打交道的。这是属于消费板块的,13亿人民都可以用一个模块去展开。

今后的5年、10年,在5G时代的背景下,会进一步地形成产业互联网时代。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产业互联网的平台可能就需要深耕细作。比如,医疗产业的互联网平台,就和我们工业、制造业传统的基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形成的平台,是有差异的。它们之间的数据模块、指标体系、结构方式等等,可能都是很不相同的。所以产业互联网时代,需要一个领域、一个领域的深耕细作。

黄奇帆认为,今后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终端的连接数会比现在消费互联网的终端连接数多10倍、100倍、1000倍。从这个维度来讲,产业互联网的销售规模也将是以100万亿甚至是200万亿的规模来展开。

互联网数字化平台的“五全”基因及其颠覆性作用

所谓数字化平台(注:产业互联网平台也是数字化平台的一种形式),是指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组成的“数字综合体”。

如果将互联网数字化平台用人来类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就像人类的神经系统,大数据就像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皮肤以及器官,云计算相当于人体的脊梁。没有网络,五脏六腑与和脊梁就无法相互协同;没有云计算,五脏六腑无法挂架;而没有大数据,云计算就是行尸走肉、空心骷髅。有了神经系统、脊梁、五脏六腑、皮肤和器官之后,加上相当于灵魂的人工智能——人的大脑和神经末梢系统,基础的“大智移云”平台就已经成型了。而区块链技术,就像更先进的“基因改造技术”,从基础层面大幅度地提升大脑反应速度、骨骼健壮程度、四肢操控灵活性。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在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基础功能和应用将得到颠覆性改造,从而对经济社会产生更强大的推动力。

为什么互联网数字化平台会有如此强大的颠覆性?研究表明,“大智移云”基础平台存在“五全信息特征”:全空域、全流程、全场景、全解析和全价值的信息。

所谓“全空域”是指打破区域和空间障碍,从天到地,从地上到水下,从国内到国际可以泛在的连成一体;

所谓“全流程”是指关系到人类所有生产、生活流程中每一个点,每天24小时不停的信息积累;

所谓“全场景”是指跨越行业界别,把人类所有生活、工作中的行为场景全部打通;

所谓“全解析”是指通过人工智能(AI)的收集、分析和判断,预测人类所有行为信息,产生异于传统的全新认知、全新行为和全新价值;

所谓“全价值”是指打破单个价值体系的封闭性,穿透所有价值体系,并整合与创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的价值链。

现代信息化的产业链是通过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通信跟全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正是这种“五全”特征的基因,当它跟产业链结合时形成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各种信息,成为十分具有价值的数据资源。

可以说,任何一个传统产业链与数字化“五全”基因结合,就会立即形成新的经济组织方式,从而对传统产业构成颠覆性的冲击。

总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下的现代互联网体系,具有颠覆性作用。现在的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在5G背景下还会进一步形成万物万联体系,其终端连接数比现在人类的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的连接数将超过上百倍、上千倍。人类的互联网产业也因此将从To C型的消费类互联网发展为To B型的产业类互联网。

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这种颠覆性功能将更为突出。我们常常说的颠覆性产业,主要就是指具有以上“五全”基因的网络数据平台产业,“五全”基因与工业制造相结合时,就形成工业制造4.0;与物流行业相结合,就形成智能物流体系;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就形成智慧城市;与金融结合,就形成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

新基建背景下,产业互联网迎来哪些机遇?

新基建的完善给了产业互联网施展拳脚的舞台

新基建虽然冠以“基建”的名字,但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传统基建的概念。传统基建如机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投入大、周期长,往往是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小,所以一般由政府主导来投入或者政府用 PPP 方式与民营企业共同开发。所以有人把新基建等同于这种类型的投资是错误的。

新基建跟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联系在一起,是促进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因此其组织模式也必然会不同于老基建,并不一定需要政府大量投资。只要政府的政策得当,新基建几十万亿人民币的投入会有大量企业愿意参与其中。而新基建的商业价值也是立竿见影的,比如一个数据中心一投入运营,马上就可以带来收益,所以企业更愿意主动参与。

对于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提升,就会带来车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汽车工业数字化转型、形成汽车产业互联网的新业态,这将会是又一个万亿美元级的发展空间。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在带来能源产业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为电动车等新能源领域提供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创造能源领域产业互联网的新模式,同样也可以创造万亿美元级的发展空间。其它如医疗、教育等行业的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也同样会有利于打造各个领域的产业互联网,从而带来这些传统产业发展的新机会。

总之,一旦有了这些新基础设施,产业互联网就有了施展的舞台,这部分产业增值带来的价值是传统基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新基建是推动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必需,新基建政策也充分体现了中央在把握经济发展大势上的高瞻远瞩、在制定落实方案上的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