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医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智慧医院的建设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对医疗服务模式、管理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本文将探讨传统医院如何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转变为新型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的概念起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其核心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医院全方位的自动信息采集、及时有效的信息传输和智能的决策支持,从而为患者和家属营造一个 舒适/方便/安全 的就医环境,为医生和护士营造一个 便捷/高效/安全 的工作环境,为经营管理层营造一个 高效/低耗/智能 的运营环境。
01
场景分析
- 面向对象服务对象:患者、医护人员、管理人员、患者家属人员
- 智能化基础架构主要包括:医疗信息化、信息设施、安全防范、机电设备
- 系统实现目标:无纸化、无片化、无线化、无币化
- 系统功能建设要点:建筑智能化、医疗数字化、管理信息化
- 智慧医院集成总纲:为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提供健康、适用、安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绿色医院
02
设计建设
一、全方位自动信息采集(物联化、信息化)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院中的应用极为广泛。通过传感器、RFID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使用情况,实现婴儿防盗、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功能。例如,哮喘和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智能药盒和血糖监测设备,实时传输数据,医生可以远程监控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疗专用系统-护理呼叫系统
二、及时有效的信息传输(数字化)
移动互联技术使得医疗服务不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患者可以通过掌上医院、微信平台等实现在线挂号、在线支付、候诊队列查询等操作。医联云健康、移动健康app等工具,使得慢性病管理更加便捷。
医生则可以通过网络会诊、远程医疗等方式,实现跨地域协作,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医疗专用系统-远程会诊系统
三、智能的决策支持与处置(智能化)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智慧医院提供了强大的决策支持。通过对电子病历、组学数据、影像数据等医学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个性化治疗方案等。智能发药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设备,也正在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智护安全一体化管理平台】
四、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智慧医院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智能分诊、医院导航、一站式输液等智能化服务,使得患者的就医流程更加顺畅。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医院可以开展健康教育、医患互动等服务,增强患者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医疗专用系统-信息发布及导诊系统】
五、高效的医院管理
智慧医院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例如,通过对患者服务利用的优化分析,可以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通过自动化系统检测欺诈行为,可以降低医疗成本;通过比较效果研究,可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
【医疗专用系统-无线临床系统】
03
建设方案
1 顶层架构
2 综合运维管理平台
3 信息设施-计算机网络系统
数据外网:实现Internet连接,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相互交流;外网采用双核心架构,整体采用核心—汇聚—接入。
数据内网: 医院内部办公自动化,行政管理,医务管理,病房管理等信息的传输处理等,包括HIS,CIS、PACS等系统;
智能化专网:实现视频监控、门禁、楼宇自控、广播等信息、图像传输;设备网为各专项系统提供网络支持;
4 医院信息化系统-综合运维管理平台
5 安全防范系统
公共区域:门急诊、住院部、电梯、停车场、室外周界全天都允许医患人员出入,因此主要采用视频监控、门禁和巡查的方式进行实时监控。
内部区域:收费处、药房、财务室、机房、办公区域等主要采用视频监控、门禁、入侵报警等方式进行监控。
隔离区、医生专通道等:是需要高级别的安全防范系统,主要采用视频监控、门禁、入侵报警等方式进行监控。
6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平台基于“一体化集成”的思路,遵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相关内容及技术应用要求实施。楼宇自控系统通过各个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逻辑控制,实现大楼内的水、暖、风等机电的自动化管理,以减少设备无需状态的能源消耗。
7 机房工程
【机房工程-强弱电布线子系统】
04
总结展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医院将继续拓展其应用领域。虚拟现实(VR)医疗、康复训练机器人等新技术将为患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医疗服务体验。
传统医院向新型智慧医院的转型,是一场涉及技术、服务、管理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慧医院将为患者、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